主題:【木林森系列課程之森:發掘家庭森態系-讓愛流動】

木,是一棵樹木的成長,意味跟【自我】的相處。
林,是兩棵樹木的並肩,意味與【關係】中的對方同行。
森,是三棵樹木的互存,意味和【家庭】群體的共處。

木林森系列是由専業心理師和戶外工作者所帶領,結合戶外健行與心理成長的單日郊山課程。
系列最終章之【森】課程,將透過郊山健行、心理短講、團體交流、療癒手作,讓人一邊享受自然,一邊藉由與自然的互動中探索【自己與家庭的關係】,搭起自我、心靈及自然間的橋梁,走近自然、走近自己,身體與心靈一同滋養。

誰適合參加本工作坊?

想透過健行中的自然元素與家族治療認識自身家庭,且年滿20歲的你。

這堂課能獲得什麼?

★森林療癒的效果★
吸收芬多精、負離子。增進體內血清素、多巴胺分泌,提升幸福感。
★釋放壓力的實用技巧★
將正念心理學技巧融入在登山過程中,透過講師引導,進行正念登山行走練習。
★戶外健行的實用技巧★

登山杖專業用法、登山省力步伐教學,讓你學會怎麼走得更輕鬆更安全。
★心理學知識★
家族治療的簡介、家族關係的探索(利用家族治療理論探索家庭關係)。

課程內容:

山林沐浴之心靈紓壓、自然療癒之沿溪健行、探索家庭對個人的影響與互動關係

主講師介紹:

張允瑄 諮商心理師
現任淡江大學諮輔中心專任心理師、自然聊癒所創辦人之一

師大生命科學系&文化心輔所畢業,因著跨領域的結合對於如何結合大自然與心理專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和使命感,曾接受過表達性藝術治療訓練,並於大專院校、國中、社區及社福機構皆有團體帶領及諮商經驗,從這些經驗中發現創作及與大自然接觸普遍能帶給當事人們正向的體驗,因而期待能融合所學,致力於讓大眾理解更多心理衛生教育知能,並藉由大自然作為媒介深化療癒力。

[專業訓練]表達性藝術治療訓練與帶領

協同講師介紹:

陳怡婷 諮商心理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芳蘭心理諮商所特約心理師)
阮璟雅 諮商心理師/戶外教育工作者(啟宗心理諮商所合作心理師/台灣冒險治療專業社群委員)
陳思妤 戶外教育工作者 (AAEE亞洲體驗教育學會引導員)

單位介紹:

「自然聊癒所」是由戶外工作者和諮商心理師組成的團隊,透過戶外活動推廣心理健康,把諮商室搬進大自然,從大自然中感受療癒,深入認識自己,找回內在的力量。

活動資訊:

• 日期:2022/07/24(日)08:10~16:00
• 地點:青山瀑布步道+尖山湖紀念碑步道
• 費用與報名方式:https://forms.gle/Mz2HuCeZ9WduMQQS9
• 課程疑問請至「自然聊癒所」臉書私訊詢問,將會有專人協助處理!

※名額有限,有興趣的學員,要盡早報名唷!!

追蹤我們:自然癒所

關於自然聊癒所

我們是由一群戶外工作者和諮商心理師組成的團隊,希望透過戶外活動推廣心理健康,讓大家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療癒力、更認識自己,找回自己內在的力量❤️

使命宗旨

把諮商室搬到森林中,藉著轉換日常空間獲得療癒的效果,在大自然中找到勇氣、笑容、生命力,產生自己對世界新連結和新眼光

服務內容

  • 單日健行
  • 紓壓療癒
  • 戶外教育
  • 企業活動
  • 客製化小型登山
  • 心理成長課程

活動足跡

  • 一日郊山課程《木林森系列課程之木:探尋自己內在的金礦》110年3月13日
  • 一日郊山課程《木林森系列課程之林:關係之道 Keep Going!》 110年4月18日
  •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中心《自然裡的家庭對話練習》戶外工作坊 110年12月25日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健中心《自由書寫-療癒的力量,寫出一片森林》 110年8月3日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通識中心《談如何創造幸福感?》 110年12月20日
  • 台北市立萬華國中《認識沙遊治療》110年11月29日
  •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邊森林裡的舒心走繩》111年3月12日
  • 淡江大學國際觀光管理學系《心森活微改造計畫—尋找森林的禮物》111年3月25日
  • 【線上講座】《疫起創造「自然系生活感」:居家也能週六去爬山》110年6月19日、6月26日、7月3日
  • 【線上講座】動能量頻道《從零到三千米:百岳行前規劃與焦慮因應指南》110年8月1日
  • 【講座】第十六屆亞洲體驗教育年會《結合戶外教育與心理學的產業實踐》110年11月20日
  • 【線上講座】荒野保護協會 公民科學家線上增能課程《當成為一個人—談野外獨處的療癒性》110年11月30日
  • 【線上講座】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話題潮界線《諮商室外的力量:自然作為安放身心的所在》111年3月3日
  • 【講座】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職涯及諮商輔導中心《星空下、山野間,心理師的自然聊癒之路》111年3月16日
  • 【講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諮系《藝術治療在兒童輔導工作的經驗分享》111年3月30日

學員回饋